欢迎访问 张掖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基层法院: 甘州区 | 肃南县 | 民乐县 | 临泽县 | 高台县 | 山丹县
探索与争鸣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与争鸣

毛泽东的人民情结

纪念毛泽东诞辰119周年

来源:张掖中院 作者:稷璐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2/12/26 11:38:59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翻开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哪一个皇帝或领袖人物能像毛泽东这样,对人民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没有!只有毛泽东。
  他创建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叫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叫中央人民政府,货币叫人民币。还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公社,人民邮电,人民医院,人民日报等等。
  他在延安中央警卫团纪念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著名讲演就叫《为人民服务》,还有《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名文章,都是专门论述人民的。
  在毛泽东心目中,人民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汇。他对人民曾经用过民众、工农大众、人民大众和人民群众等不同称谓。毛泽东对此还曾有过更具体的划分。1942年,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指出:必须坚定地信任群众的多数,首先是工农基本群众的多数,这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他还强调: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不是为少数人后来,毛泽东常用普通劳动者来代表他所指的工农基本群众。晚年毛泽东甚至讲过自己不及一个普通劳动者,明白地表露了他内心的人民情结。
  最能体现毛泽东人民情结的,是他始终关注干群关系并紧抓不放。他向来认为,融洽的干群关系,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平等,即领导干部必须尊重群众,平等待人。平等是民主的前提,而民主是政权的保障。他厌恶高贵、特权,喜欢普通、平等。毛泽东将这种平等的干群关系,建立在克服官僚主义作风,铲除贵族阶层之上,使广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进而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他所指出的: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1956年11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与会者: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如果不搞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此后,毛泽东又多次论述干群关系问题,并深刻指出:应当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必须使人感到人们互相间的关系确实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给他的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有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这个问题所以要特别提出来,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是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人,靠资格吃饭,做了官,特别是做了大官,就不愿意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这是一种很恶劣的现象。我们跟国民党相反,他们是以一个贵族的姿态、老爷派头在人民中出现,我们是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在人民中出现。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大力倡导各级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将军下连队当兵等制度。他认为:实行这样的措施,是使无产阶级能够和广大劳动群众联合起来,实行民主专政的可靠保证使我们的干部成为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好干部。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仍十分注意并反复提醒这个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很好地解决上下级关系问题,搞好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以后干部要分别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做群众的小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最聪明、最有才能的,是最有实践经验的战士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却是幼稚可笑的,包括我。往往是下级水平高于上级,群众高于领导,领导不及普通劳动者,因为他们脱离群众,没有实践经验。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除了解决好干群关系问题,毛泽东还十分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冷暖安危,并把是否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看作是否切实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是否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检验标准。他认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要为这些最基本群众即大多数人民服务。
  仅以医疗卫生工作为例,便可体会出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体恤与关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向全国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1958年夏,毛泽东读了《人民日报》关于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一口气写下两首七律:《送瘟神》。这两首诗用鲜明对比的手法,一忧一喜,一抑一扬,生动表达了农家出身的毛泽东,对长年遭受血吸虫病折磨的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经过新中国医护工作者的努力,最终送走横行一方的瘟神血吸虫病的无比畅快。《送瘟神》诗无论从标题还是手法上,包括题序中作者所述不眠之夜的情景,都将毛泽东体贴、关爱普通群众的心态表现得鲜活感人。1960年3月,毛泽东亲自为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其中特别强调开展卫生工作的意义。指出:环境卫生,极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相互结合起来。现在,还有很多人不懂这个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的意义。因此必须大张旗鼓,大做宣传,使得家喻户晓,人人动作起来。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至今还记得当时流行的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移风易俗、改造世界等标语口号。这些口号,通俗易懂,深入人心,深深包含了毛泽东为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倾注的心血。1965年6月,毛泽东批评卫生部门的工作只注重为占全国人口15%的城市服务,为其中的领导干部服务,而忽视了占全国人口85%的广大农民的医疗和健康。据此,他要求卫生部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各级卫生部门定期分批组织城市医疗队下乡,为广大农民看病;城市高干医院设置普通门诊,对一般患者开放。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城乡普通群众看病难的状况,受到普遍拥护和欢迎。   

 人民情结是毛泽东人生中最纯朴的色彩,也是他的生命本色和政治本色,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那浓郁的赤子情怀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是因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我们的革命斗争才会取得胜利,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拥护,这既是历史真理已有的应验,也是历史给予我们永远的启示。    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能象毛泽东那样时刻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正因如此,他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毛泽东不像像历史上的统治者那样把人民视作统治的对象,而是高呼人民万岁!
  他认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从而要求他的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唾弃英雄人物造史观,提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他不像剥削制度下的所谓清官那样为民做主,而是让民做主。
  他领导人民打天下,依靠人民坐江山,消灭剥削和欺压,让人民当家作主人。
  他认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他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
  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他认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在他的著作和议论中,人民是出现频度最高的一个词,请看以下几段文字: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  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象上述一样的言论无法一一在此列举。
  时刻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正因如此,他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
  毛泽东一生是替人民讲话、替弱者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邓小平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于是乎那个地方的群众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小孩子,第二道是妇女,第三道是男的青壮年。到那里去测量的人都被赶走了,结果农民还是胜利了。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现在,有这样一些人,好像得了天下,就高枕无忧,可以横行霸道了。这样的人,群众反对他,打石头,打锄头,我看是该当,我最欢迎。而且有些时候,只有打才能解决问题。共产党是要得到教训的。  
  对于人民的一切诉求,包括上街、上访等,毛泽东的态度向来鲜明,此篇讲话中说:学生上街,工人上街,凡是有那样的事情,同志们要看作好事。成都有一百多学生要到北京请愿,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在四川省广元车站就被阻止了,另外一个列车上的学生到了洛阳,没有能到北京来。我的意见,周总理的意见,是应当放到北京来,到有关部门去拜访。要允许工人罢工,允许群众示威。游行示威在宪法上是有根据的。以后修改宪法,我主张加一个罢工自由,要允许工人罢工。
  毛泽东的人民情结,还体现在对当权者的官僚主义很不客气,他在这篇讲话中说:有些人如果活得不耐烦了,搞官僚主义,见了群众一句好话没有,就是骂人,群众有问题不去解决,那就一定要被打倒。现在,这个危险是存在的。如果脱离群众,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农民就要打扁担,工人就要上街示威,学生就要闹事。凡是出了这类事,第一要说是好事,我就是这样看的你们怕群众上街,我不怕,来他几十万也不怕。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令人悲哀的是毛泽东五十年前的告诫已成中国今天的现实,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特权阶层,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已司空见惯,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紧张。所以老革命王震说毛主席的话要过五十年才能理解! 
  今天我们重温老人家的教导倍感亲切,同时也为我们党的前途担忧,希望我们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的旗帜,切实关注民生,加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消除特权,消除腐败,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改革开放成果,使我们的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

 

                编审:高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