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张掖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基层法院: 甘州区 | 肃南县 | 民乐县 | 临泽县 | 高台县 | 山丹县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临泽县法院:“四分流一中心”打造多元解纷新“枫”景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掖中院 发布时间:2023/3/13 8:54:0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前三次分流成功化解纠纷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结案数的50%,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成效显著。

近年来,临泽县法院在党委领导下,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新理念,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和“马锡五审判方式”,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为中心,努力构建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的多元化、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新格局,形成“四分流一中心”矛盾纠纷多元解纷机制,真正为老百姓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的诉讼服务。

做优机制,分调裁审“多条道”

640 (1).jpg

“您的这起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来化解,如果您有调解意愿,我将把您的案件分流至县综治中心,由调解员先行调解。”听完了导诉员对案件的分析,当事人在权衡时间和诉讼成本后,自主自愿选择了调解。

“调解成功后,您可以对调解协议书申请司法确认,之后也能申请执行。当然,若是调解不成,案件将转入诉讼程序。”经过导诉员的进一步解释,当事人对案件的走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对解决纠纷也更有信心了。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临泽县法院全面构建诉讼服务“一站式”、分调裁审“全流程”、线上线下“双驱动”、诉源治理“多元化”的诉讼服务体系,对诉至法院的纠纷实行“四次分流”:

“一次分流”,即向县综治中心进行分流。在诉讼服务中心导诉员先行诉讼辅导,细算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五笔账”,引导当事人选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对抗性更弱的非诉方式解决纠纷。

“二次分流”,即向驻院特邀员或调解组织分流。当事人同意审前调解的,将案件委派给驻院特邀员或调解组织调处,调解成功现场发放调解书。

“三次分流”,即向速裁团队分流。对诉前调解不成或不适合诉前调解的民商事纠纷,及时登记立案,将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纠纷直接转交速裁团队审理。

“四次分流”,即向专业审判团队分流。将剩余的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交给院庭长和其他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法官进行精细化审理。

通过有序分流的向内挖潜,再借内外协作,20%的法官化解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让80%法官专心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既满足了群众多元诉讼需求,又有效缓解了人案矛盾,案件质效得到整体提升。

被告在原告张某丈夫处赊购7600元化肥,并出具欠条一张,被告向原告支付了3000元后,下剩4600元一直未付。考虑到原告系七旬老人,行动不便,诉讼服务中心当即通知被告前来法院调解,经过调解员的悉心调解,案件立案当天即调解结案。

“我就到法院跑了一趟,也没花诉讼费和代理费,事就解决了,我很满意。”在临泽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刚调解完纠纷的原告张某说出了心里话。解纷成本小、耗费时间短是案件当事人对临泽县法院工作的普遍感受。

按照最方便、最快捷和保障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的原则,2022年,临泽县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5.9%,案均结案用时同比缩短2.7天。

2022年,临泽县法院核心质效指标考核位居全省95家基层法院第五位。

做强联动,多元解纷“一盘棋”

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精准对接综治中心,线上线下发挥各类解纷力量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在诉前公正、高效、实质性解决。

在县综治中心设立诉调对接中心,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常年入驻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诉调对接、案件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

临泽县某物业公司与39户业主因物业费交纳发生纠纷,涉案人数多、属同类型案件,案件第一时间被分流到诉调对接中心,中心联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仅用5天时间,就将纠纷成功化解,一半以上的案件得以现场履行。

该物业公司送来写着“诉前调解巧化双方矛盾纷争,和谐司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锦旗表示感谢。

推动多元解纷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转变,是临泽县法院一直努力的方向。

通过综治中心把法院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协会等调解组织、协会的工作串联起来,实现诉讼纠纷与行业调解之间无缝对接,共同绘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同心圆”。

2022年5月,被告公司向原告公司订购了一批公共卫生间,受资金、疫情等因素影响,货款一直未支付。诉调对接中心立即将案件推送县工商联合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远程视频调解,从收到结仅一天,身在异地的两名当事人就已经拿到了司法确认书。

今年2月,临泽县法院又携手县妇联挂牌成立“巾帼工作室”,通过加强“法院+妇联”涉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推进婚姻家庭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借助党员干部、有为青年、金牌律师、乡贤长辈、宗教界代表人士等调解员力量,临泽县法院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协力开展源头解纷,在案件纠纷中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我的调解秘诀就是谦虚和耐心,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调解案件。”李静兼职临泽县法院特邀调解员,因其年轻且灵活耐心,调解率一直较高。2022年,李静共调解案件257件,调解成功率达40%。像这样的调解组织有15个,调解员有13个。每年有650件案件在这里顺利化解。

做长触角,诉源治理“一张网”

主动延伸司法触角,努力打造特色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司法联络员为一体的“庭、室、点、员”一站式特色诉讼服务网络,努力让群众对新时代司法便民有新体验。

2022年4月,临泽县法院在鸭暖法庭设立枣乡特色土地法庭,在县工业园区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法官工作室。12月,又在张掖丹霞景区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

通过专业特色法庭、工作室、审判点让土地纠纷、涉企纠纷、旅游纠纷案件归口管理、专业化审判,“量身定制”化解方案,“一把尺子”统一裁判,群众既可以在家门口打官司,又能享受高质量的司法服务。

今年1月,原告陈某某因被告于某某承包经营其土地到期后被告下剩87亩土地未返还、土地租赁费105000元未付,且土地上的树木也未移除诉至法院。

“希望被告尽快返还我剩余土地,支付土地租赁费、移除树木,不要影响我今年春种”。“87亩树苗是我几年的心血,还指望靠它们卖些钱,现在没有买家,挖掉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双方因此争执不下。

办案法官便主动联系村社干部对涉案土地进行实地勘察,共同从情、理、法多角度用“田坎语言”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经过耐心疏解,双方当事人分歧逐渐消除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支付原告土地租赁费103000元,并在双方约定时间内将地里的树木移除平整好后返还原告,原告减免被告部分违约金,双方握手言和,表示以后还会合作。

“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群众更容易接受自我认知范围内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通过带着案件走到群众中去或者把群众身边的人请到现场来,将辨法析理与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是非评判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法庭转变为伦理是非的评判场,用群众‘话’解决群众‘事’,不断提升群众对司法裁判的法律认同、社会认同和清理认同”临泽县法院鸭暖法庭副庭长、枣乡特色土地法庭法官杜雅婧这样说。

坚持“有案审案,无案普法”宗旨,通过巡回审理、普法宣传、上门“问诊”等方式,推动矛盾纠纷标本兼治。

2022年,三个特色法庭就地化解案件154件,深入辖区企业、景区、村社开展巡回审理、普法宣传、座谈交流32场次,“小法庭”也能释放“大能量”。

基层法庭主动联系辖区乡镇党委政府,携手共建“无讼村社”,形成“村委会→司法所→综治中心→法庭”的矛盾纠纷逐步分流化解模式,同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与基层治理单位在线连为一体,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格,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今年2月,临泽县法院蓼泉法庭在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的定期摸排中,排查出一老人因儿子私自支取其养老金,却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欲将儿子诉至法院。法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考虑到家事纠纷贸然进入诉讼程序,会加深老人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不利于矛盾化解,遂主动联合司法所、派出所进行诉前调解。通过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工作人员的说理释法,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儿子认识到自身错误,主动向母亲道歉,母子亲情得以回归。

通过“四分流一中心”矛盾纠纷多元解纷机制的实体化运行,临泽县法院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从“单纯办案”向“主动参与”转变,从“人案矛盾”向“纠纷分流”转变,从“单一作战”向“联动协调”转变,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受理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法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多点开花”,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