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人民法院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集体。近年来,院党组带领全院干警顶住“案多人少”的巨大压力,以忠诚担当的信念恪守司法公正,以一往无前的斗志开展执行攻坚,以勇立潮头的精神深化司法改革,以务实奉献的情怀践行司法为民。全院149名正式干警和158名聘任制干警,正在把自己的激情和热血献身司法事业,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努力谱写着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法院忠魂。
2018年以来,甘州区法院先后荣获5项国家级荣誉和4项省级荣誉:2018年11月,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优秀法院”;2018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19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院”;2019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2019年11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1月,被国家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模范法院”;2020年7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
一、“三次分流,七个支撑”,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矛盾纠纷数量也随之增加,而法院成为各类矛盾纠纷的最终汇合点。2015年-2017年,甘州区法院案件数量平均每年以42%的速度“井喷”式增长。2017年,全院年收案总数达到28695件,结案总数达到23540件,收案数、结案数均位居全省法院第一。而当时,法官员额制改革刚刚完成,全院员额法官总数仅有55人,人均收案数达到521件,人均结案数达到428件,是当年全省法院法官人均结案数的3倍。
怎样抑制案件增量,破解案多人少难题,成为了摆在法院党组面前迫在眉睫的难题。面对案件数量激增的严峻态势,院党组一方面积极争取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一方面派人到外地法院“取经”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完善“分调裁审”工作机制,确立了实施“三次分流”,强化“七个支撑”的工作运行机制。把20%的矛盾纠纷分流到甘州区综治中心,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进行诉前快速化解;把40%的民商事案件分流到速裁团队,通过“审前调解+简案速裁”的方式快速办结;把30%的案件向专业化审判团队“门诊式”分流,进行专业化审理,推动了案件轻重分离、快慢分道。2018年,全院收案数首次迎来下降“拐点”,民商事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7%,2019年又下降6.7%,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同时,积极打造诉调对接无缝化、审判团队专业化、办公办案信息化、保障服务购买化、辅助工作集约化、法律文书模板化和绩效考核科学化七个“支撑点”,使审判质效不断提高。近年来,全院结案总数、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裁判文书公开和庭审直播等多项指标始终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2019年以来,甘州区法院“三次分流,七个支撑”的经验被甘肃省高院《法院通报》《法院简报》两次在全省法院印发,被甘肃省委政法委《甘肃政法》专题刊载,被省委《甘肃信息》专题刊发。2019年5月,区法院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改革创新点,2019年7月,“三次分流,七个支撑”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编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
二、强化措施,创新机制,全力破解执行难题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出承诺,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甘州区法院执行案件总数约占全省法院执行案件总数的8%,是全省执行任务最繁重的法院,也是甘肃省接受“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的9家基层法院之一。面对庞大的执行案件总量和三个“90%”的艰巨任务,全院上下人不论职位、不分岗位,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攻坚克难、敢死拼命的精神向“执行难”全力攻坚。
在这场攻坚战中,所有院领导全部编入执行团队靠前指挥、带队办案;在连续开展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百日会战”、“执行风暴”、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行动等各类集中执行活动中,各执行团队凌晨出动,深夜归来,大部分干警在午餐和晚餐之后就立即投入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以上。
做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的执行法官王勇因劳累过度被送往医院抢救,与死神擦肩而过,仅休息3天后,他又重返战斗岗位;执行法官郑学强在颈部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就忍着疼痛继续工作,造成伤口感染,留下了永久疤痕;执行五团队负责人陈海滨带领团队干警日夜苦战,一连几天都睡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执行法官袁玲顶着丈夫因公负伤、生活不能自理、儿子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全年没有请过一天假,带领办案小组超额完成了办案任务。全体执行干警几乎放下了一切个人和家庭事务,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全力攻坚。
这三年时间内,全院干警平均加班超过80天,特别是2018年,全院干警从3月到年底,所有周末节假日正常上班,大家咬紧牙关、相互鼓励、团结拼搏,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骨头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胜利。
正是靠着全体干警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2016-2019年,全院共执结案件37164件,“基本解决执行难”各项核心指标全部达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顺利通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如期完成。而执行干警并没有因此懈怠,仍然努力向 “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全力迈进。
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司法为民是甘州区法院一直以来的工作宗旨,我院也始终重视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由于甘州区法院立案群众多,平均每个工作日要立案120件以上,立案窗口又有限,曾经常常出现当事人半夜在立案大厅外排队等候“抢号”立案的现象,“立案难”一度成为困扰甘州区人民法院的又一个难题。
201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一站式”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体系建设作出部署,从顶层设计对诉讼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优化。甘州区法院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项目化推进,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全面完成66项建设任务,在全省法院率先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配套体系。现在的诉讼服务中心,导诉、立案、自助服务、保全、司法确认、鉴定评估、集中送达、案件款缴退等诉讼事务全部实现“一站式”办理,在自助服务区的11台便民诉讼服务终端为群众提供自助查询、诉讼风险评估、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诉状自动生成等25项自助诉讼服务,智能诉讼服务机器人、“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微平台”和“12368”年均提供诉讼服务事项8万余次,在全省法院率先应用短信服务平台向当事人主动推送案件信息,38%的案件通过互联网、自助终端和手机网上立案,诉讼服务事项实现“自助办”“在线办”“掌上办”。“周末法庭”,在工作日之外年均调解、审理案件超过500件,通过互联网法庭、远程音视频调解室年均远程办理案件400件,群众“网上诉讼”体验不断优化。同时,依托甘州区三级综治中心诉前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通过速裁团队、律师调解室、特邀调解员审前化解矛盾纠纷5000余件,速裁案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至10天,形成了甘州法院版“枫桥经验”。
2019年9月,全省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部署推进会在甘州区法院召开。共有来自省内外的90余家法院和政法单位前来观摩学习,2020年9月,“分调裁审”工作经验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面向全国法院交流,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四、拼搏奉献,锐意进取,努力打造过硬司法铁军
队伍建设是做好法院工作的保证。面对一支300余人的庞大队伍,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关键。
在繁重的办案压力下,甘州区法院全院干警都处在“5+2”“白加黑”的紧张状态,全省第一的结案数量,是全院干警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干出来的。在甘州区法院,每名审判法官平均每天要开3个庭,有时候早上八点半进入法庭,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离开法庭,而判决书只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有时间写,执行干警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都坚持奋战在执行一线。晚上加班、周末上班似乎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习惯。
仅有3名法官的西郊法庭三年来审结案件4100余件,成为办案数量最多的基层法庭;党寨法庭副庭长朱永生,近三年审结案件1413件,年均超过470件,连续三年都是全院办案冠军;刑事法官谢凝2018年以来审结刑事案件407件,承担了全院大部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任务,审理了一批在全省、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民一庭法官葛小芳在腿部严重受伤后,拒绝了党组让其请假回家休养的建议,仍然坚持拄着双拐调解和审理案件;西郊法庭庭长彭勋扎根基层20年,审结案件近5000件,连续4年被评为“调解能手”“办案能手”,被省高院授予全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像这样的事例,在甘州区法院还有很多。正是甘州法院人身上集中体现的这种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工作精神,全院干警以院为家,以苦为乐,长期在超负荷的工作中形成了吃苦耐劳、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工作精神,这种精神久久为功、代代相传,引领全体干警应对了一次又一次挑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为缓解干警工作压力,院党组始终坚持“从优待警”,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每年对干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落实干警休假疗养制度。在院机关党委的指导下,院工会、团队、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院工会争取甘州区总工会支持,建成了心里辅导室和健身中心,每年为大家开展健康体检,对生病住院干警进行慰问,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大家购买和发放慰问品,为全院干警发放生日蛋糕券,使干警实实在在感受到组织温暖。院团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带领青年干警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志愿者服务和团市委、团区委组织的各项活动,组织青年干警参加各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院妇委会以“巾帼建功大比拼”“争创文明岗、建功新时代”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全院女干警比贡献比作为,以女干警为主导成立舞蹈、瑜伽等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形成了工青妇“力量共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的一体化新格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为审判执行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全院上下形成了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两年来,原党组书记、院长杨学诗同志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马进荣同志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法院先进个人”,彭勋、谢凝两名同志荣获“全省优秀法官”荣誉称号,汤增国同志荣立全省法院“百日会战暨基本解决执行难个人二等功”,王国清、陈海滨2名同志荣获“百日会战暨基本解决执行难先进个人”,另有91名同志被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区有关部门授予荣誉或者嘉奖。这些成绩,是全院干警团结一心、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院党组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结果。
这些荣誉,承载着上级法院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凝结着全院干警的心血和汗水,也寄托着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和激励。今后,我们将倍加珍惜荣誉,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奋发有为的激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进取、砥砺前行,努力创造不负党和人民、不负新的时代的新业绩。
张掖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