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张掖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基层法院: 甘州区 | 肃南县 | 民乐县 | 临泽县 | 高台县 | 山丹县
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打造“马锡五式”人民法庭“西郊样板”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张掖中院 发布时间:2022/5/7 15:19:18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甘州区法院西郊人民法庭连续5年年均收案1500件以上,法庭3名员额法官年人均办理各类案件超过500余件,被称为全省“最忙”的基层人民法庭。2022年以来,甘州区法院把推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作为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点,提出“围绕一个中心,强化四个导向,建立七个机制”的人民法庭发展思路,在西郊法庭先行先试,着力打造“马锡五式”人民法庭“西郊样板”。

软硬件并重,打造便民利民“服务站”

参照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今年2月,西郊法庭在全省法院率先建成基层人民法法庭诉讼服务站,推动基层法庭案件诉非分离、繁简分流,诉讼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高标准建设诉讼服务站。以“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人民法庭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为导向,在诉讼服务站内整合设立诉讼服务窗口3个,整合登记立案、跨域立案、分调裁审、司法确认、财产保全、交费送达等11项功能,配备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诉状生成、案件信息查询等自助设备和各类自助便民设施,基层法庭诉讼服务站成为贴近群众、司法便民的“袖珍版”诉讼服务中心。高科技助力纠纷高效化解。不断加强人民法庭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在实现基层人民法庭科技法庭全覆盖的基础上,建设音视频调解室、互联网法庭,全面实现线上、线下立案、网上缴退费、跨域立案、网上开庭、在线调解以及其他在线服务,为“马锡五审判方式”注入了新时代元素。高品质打造“一庭一品”品牌。按照“基础功能+特色亮点”一体化建设思路打造基层人民法庭专属“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一站式”建设上水平。西郊法庭针对辖区制种产业密集的情况,以“一专、三调、五联、六常态”工作机制建设“种子法庭”,在推动制种产业矛盾纠纷多方联动、快速化解的同时,全面提升涉种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 

点线面结合,织密高效快捷“解纷网”

积极推动多元解纷体系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建立预防在先、分层递进、专群结合、衔接配套、全面覆盖、线上线下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优化司法服务点。西郊法庭创新建立“一村一法官”“一企一法官”包联机制和法庭与辖区党委政府、行业协会、农业农村管理部门“五联”机制,基层法庭主动开展进村进企活动32场次,对9件矛盾纠纷通过提前介入机制前段化解,解答涉法涉诉问题180余条。聚焦基层矛盾纠纷高发地和群体,深入分析矛盾纠纷成因特点,设立9个巡回审判点,将法院定分止争触角精准延伸到纠纷产生的诉争源头。缩短分调裁审时间线。完善基层人民法庭“三次分流”机制,推动矛盾纠纷由基层法庭向辖区乡镇综治中心直接分流、网上司法确认,全力压缩诉调对接时间成本;建立基层法庭审前调解机制,为西郊法庭配备2名特邀调解员,今年3月,特邀调解员人均调解案件25件,调解成功率达81%。建立涉民生、涉金融、涉制种产业和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上述类型案件平均办案周期仅为21天。建立由1名执行法官+1名执行辅助人员组成的驻庭执行小组,对法庭辖区范围内事实清楚、标的额较小的执行案件开展执行,形成“简案迅速执结、难案集中攻坚、网格信息共享”的执行工作新模式。拓宽在线解纷覆盖面。为辖区乡镇综治中心配备音视频在线调解终端,西郊法庭指导辖区各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全面对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人民调解、委托调解、委派调解在线运行,2022年以来,基层法庭司法确认数量同比增加12%,其中,在线司法确认占比达到48.2%,同比上升97.4%。 

府院庭联动,画好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延伸审判职能,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治理实效。紧靠党委聚合力。建立庭长协调机制,每月向辖区党委通报辖区各村涉诉情况,推动辖区“无讼村”创建、“一庭两所一中心”联动情况以及“万人成诉率”纳入地方平安建设工作考核,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人民法庭为支点,三级综治中心联动,五级网格助力”的诉源治理新格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紧扣目标抓指导。加大对西郊法庭基础设施经费保障力度,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基层法庭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听取法庭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法庭工作,党组书记、院长与西郊人民法庭结对包抓管理,法庭之间定期开展学习观摩和座谈交流,定期分析研判“两个平台”和相关办案质效数据,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紧抓考核激活力。结合基层法庭工作特性,进一步完善有别于院机关庭室(团队)的绩效考核办法,优化基层法庭庭长职责,将重心放在与辖区党委、政府、政法委员协调、汇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司法确认、自执案件等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将巡回审判、委托调解、指导调解、多元解纷、普法宣传、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纳入法庭绩效考核范畴,推动法庭职能从“办案为主”向“办案和参与基层治理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