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丹县法院聚焦“立调审执破一体化”工作格局构建,以“资源融合、制度融合、管理与服务融合“三融合”推进“执转破”改革,通过司法全流程护航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源融合,专业力量一体化
深化“党建+专业”队伍融合。配齐配强专业队伍,组建“1名院庭长+1名破产审判法官+1名执行法官”的破产审判团队,合议庭成员均为党员法官,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专门办理破产审查、执转破及破产清算案件。破产审判法官利用专业知识优势、执行法官利用调查监管优势,推动破产审查向前延伸、执行成效向后拓展,形成“1+1>2”的工作合力。
建强专项工作专班。抽调涉企执行、破产审判、立案团队骨干,组建“执破融合”工作专班,专项负责“执转破”案件的筛选、审查。对以终本方式结案的涉企案件全盘筛查,针对执行中发现的资不抵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企业,依法启动“执转破”程序,以破产化解执行不能案件,当好高效解纷“快捷键”,最大程度推进破产企业债务化解与资产重整,助力企业“焕发新生”。2025年1-8月共筛查相关案件线索231条。
部门协同凝聚合力。构建“领导牵头、专人主责、统筹衔接、协同配合”联动体系。院庭长靠前调度压实责任,承办人深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保案件质量,院营商办统筹对外沟通协调,各业务部门打破壁垒高效配合,在规范程序下从快从优办理破产案件,扎实做好固定资产清理、核实、处置,保障全流程顺畅推进。
制度融合,执行转破产一体化
提速案件程序运转。依据上级法院规范化工作指引,明确 “执转破”案件审查范围、规则与标准,统筹“立调审执破”全流程。扎实组织债权人会议,由管理人向债权人会议说明债权表及债权核查情况、报告执行职务情况、汇报债务人财产状况调查结果,实现案件处理有标准、结果有规范。
加大财产处置力度。充分发挥执行程序在财产查明、处置中的优势,严厉打击假借破产“逃废债”行为。严格区分资不抵债、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等情形,明确责任财产范围,推动案涉财产应偿尽偿。依托线上线下查控平台全面核查涉案企业资产,由合议庭厘清破产企业不动产、机器设备等资产处置规则,提高资产变现效率,进而提升债务清偿比例。至目前,债务清偿比例为7.15%。
强化破产审查效能。打破司法事后介入传统,推动法官主动走出法庭,提供主动服务、提前服务、上门服务,将以往被动受理破产案件转为主动上门引导。由院营商办会同破产合议庭梳理筛选辖区内有破产价值的企业,通过非诉确认、执行和解、破产重整等方式,为企业节省诉讼成本、理顺“诉讼账”,或给予债务宽限期,或通过重整方案实现债务出清,助力企业经营能力“重生”。某矿产企业的系列债务纠纷案,通过非诉程序快速明确了债权债务关系。在企业因经营不善丧失履行能力后,案件迅速进入执行程序。借助执行和解方式,采取“放水养鱼”策略,为该企业争取了债务宽限期,最终使其逐步恢复经营并实现盈利。所有债务在两年内分批次得到清偿。
“管”“服”融合,监管实效一体化
多渠道强化管理。以深化府院联动为抓手,推动20万元破产案件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筑牢资金保障基础。明确资金源于财政专项拨款,适用范围覆盖破产案件必要开支,细化适用标准、规范管理审批流程,同步加强使用动态监管,明晰违规使用责任,全方位确保资金规范高效用于破产案件推进。
全流程加强监督。加强破产管理人监督管理,依托《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破产管理人名单》,择优选用能力强、服务优、公信力高的破产管理团队。推动管理人在资产管理、资产处置、职工债权保障、信访接待及矛盾化解等环节通盘考量,实现效率提升、成本节约、利益平衡与社会稳定的多重积极效果。
全周期服务企业。以“立调审执破”为基本格局,深入推进商事纠纷“多元解纷、繁简分流”改革,通过诉前分流、赋强公证,切实减少企业诉讼成本、减轻诉累。今年以来,结合法官包抓联企业制度,法官走访辖区重点及建筑业企业50余次,建立法治体检档案100余份,采纳企业建议6条。当前涉企民商事一审案均审限24.82天,破产案均用时在38天以内。
张掖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