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年干警,须将“事上练”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多在小事、要事、难事上练就硬功夫、锻造真本领,方可担当重任、行稳致远。——甘州区法院梁家墩法庭法官助理 苏怀亮
雨后的山野,总被一阵“噼噼啪啪”的脆响填满——那是竹子正借着水润的滋养拼命拔节,每一声都是向上生长的宣言。湿润的大地托着它破土时的倔强,澄澈的天空映着它节节攀高的模样,连风都带着见证成长的温柔。步入工作岗位的这一年里我切身感受到,原来成长从不是静默的,无论是竹子刺破土壤的坚韧,还是梦想在现实里扎根的笃定,都藏着只有自己能听见的、破土而生的力量。
犹记得填报高考志愿时,九个志愿栏里,每一栏的专业选择都像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牵引着,填下的全是“法学”。那时的想法简单又炽热,心里只揣着一个念头,将来要做一名人民法官,至于这份职业背后究竟扛着怎样的责任,要面对多少法理与情理的纠葛,要在天平两端承载多少人的期盼与托付,我其实一无所知。可就是那个夏天,在郑重按下提交键的瞬间,一颗关于公平与正义的种子,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落进了心里,它带着少年人不管不顾的莽撞,也藏着对一份职业最纯粹的向往,只等着往后的日子,用知识与热忱去浇灌。
2024年,我怀揣着对司法事业的憧憬,如愿走进甘州区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转眼间,一年的时光悄然走过,从初入职时面对全新环境的兴奋与新奇,到如今面对繁杂事务时的沉稳不慌、应对裕如,这一步步的成长,让我对这份职业的意义有了愈发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份承载着责任的工作,更是一场用专业守护公平、用耐心传递温度的修行。
去年九月,我踏着初秋的风来到梁家墩法庭。院子里的月季开了又谢,审判庭的木门被当事人推开又合上,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在一百多个夜幕里亮成通透的银河,而我在案卷堆叠的间隙,听见心底的梦想正挣开泥土,那是比蝉鸣更清亮的声响。
曾经带我的庭长总说我是“老实人”,如今共事的庭长常夸我“认真”。起初只当是寻常评语,某个加班整理卷宗的深夜,指尖抚过卷宗上的红章时忽然懂了,这哪里是评价,分明是前辈们递来的火把。“老实”是扎根大地的本分,“认真”是向上生长的姿态,合在一起,正是司法工作最该有的模样——既要在证据链里“求真”,也要在民生事里“务实”。记得第一次抱起案卷时,几百页证据材料像块发烫的烙铁,五六本账目里的数字在眼前跳成乱码,当事人攥着我袖口时期许的眼神,让我连钢笔都快握不住。“法律文书不是写出来的,是从证据里长出来的。”庭长看出了我的不安焦虑,教我办案的逻辑,证据认定的规则,与当事人沟通的技巧,文书写作的方法,我按照庭长的教导,把证据一遍遍地筛查,把账本一遍遍地核算,和当事人一次次地沟通,把合同无数次的审查,把法律文书翻来覆去的修改,最终这个800多万标的额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法律文书被我成功拿下,在文书写就后,庭长对我说:“进步很大,越是繁琐的案件越是要细心、认真”。后来当事人拿着判决书来咨询,我指着条款解释时,忽然发现自己的声音不再发颤。他们离开时回头说的那句谢谢,比任何表彰都让我心头滚烫。原来每份法律文书都连着两双眼睛:一双藏着焦灼,一双映着期盼;每个诉讼请求背后,都是某个人或某个家庭的人生岔路口。
这一年里,见过调解成功后握手言和的哽咽,也见过判决送达时红了的眼眶。那些深夜亮起的灯光,不仅照亮过案卷上的铅字,更让我体会到“法官”二字的分量,它不是法袍上的肩章,而是要在无数个“求真”“务实”的瞬间里,慢慢焐热的初心。案多人少是现实,但从来不是我们降低标准、放弃追求的借口,它恰恰是磨砺我们青年干警意志与智慧的熔炉。正值青春的年纪,更该在这片司法热土上播撒赤诚,以奋斗为笔,在岗位的画卷上书写青春的绚丽。
张掖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